近年来,中国制鞋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但受人工成本上涨、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同质化竞争等因素影响,我国制鞋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业进入新常态 鞋产量下降趋缓
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和转移收到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供应、环境保护以及销售市场等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由于全球主要消费市场和鞋业制造商、批发商及零售商对利润最大化的最求,必定要考虑上述方面的重要因素,使得全球制鞋业的重心在不断转移。早期的全球制鞋业总的中心在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的日本、香港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转移到了土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产业资源更丰富、投资环境更完善的中国大陆沿海一带。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鞋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鞋产量和出口不断增长,成为世界制鞋中心。自2011年开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鞋业开始了艰难的转型调整期,进入新常态时代。
近两年来,虽然我国鞋业产量占世界鞋业产量比重有所下滑,不过我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国。2016年,我国鞋产量达到131.1亿双,占世界比重达到57.0%,估算2017年我国鞋产量为126.2亿双。
行业基础稳固 规模、效益下降幅度较小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粗放式快速发展,中国的制鞋业积累了很多矛盾,以出口为主的制鞋产业,面对国际市场的萎缩,又加之来自主要市场国的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下行压力较大,规模企业出现的同时,一批小企业倒闭,制鞋行业进入调整期。
尽管我国制鞋行业面对外部订单转移、国内成本上升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等问题,但凭藉优质的投资环境以及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各种鞋类生产的产业集群,建立完善的鞋业成品和鞋材市场以及鞋类的研发中心和资讯中心,保障了我国制鞋行业的稳定发展。
2010-2016年,我国制鞋行业销售收入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2017年,我国制鞋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442.16亿元,同比下降3.24%;实现利润总额427.82亿元,同比下降2.65%,跌幅小于销售收入跌幅。
出口继续提升 越南呈最大竞争对手
早在几年前,因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就有不少鞋企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生产基地。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鞋业发展迅速。对中国制鞋业造成十分大的潜在威胁。
虽然中国制鞋业如今也面临着国内政策因素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以及来自印度、巴西、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中低档鞋类方面的竞争,而高档鞋方面又受制于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但中国制鞋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是其它国家难以匹比的。
近年来我国鞋出口形势较为严峻,一方面是我国制鞋企业成本上升,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是欧盟、美国等对我国鞋产品设置较高的关税壁垒,较东南亚各国的出口鞋产品竞争力有所下降。
据相关研究机构专业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鞋出口扭转颓势,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增长,全年出口鞋子数量达到96.43亿双,较上年增长3.77%;出口鞋子金额达到456.60亿元,同比增长1.74%。
本文来源于网络,由水性胶,水性喷胶 南欣整理发布,咨询热线:13922974032